做研究需要企圖心,我曾經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看到一位白髮斑斑的知名老教授,ㄧ輩子都在追尋酵母菌的生命奧秘,還謙虛的說還沒弄懂。很多天文學家在熱切追尋宇宙間的黑暗物質是什麼? 這種企圖心可以日讓做研究的人廢寢忘食,樂在其中。
MIT的學生都知道 "MIT is hell." 我的學長在 MIT 四年拿到電機博士,這四年他得到指導教授的同意就睡在實驗室角落的床鋪,洗澡也是沒問題的,因為美國有些實驗室有淋浴設備,只要買些沐浴用品就解決了。我自己在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平常半夜三點回家,都還不算是最用功的人,很多人是天亮才回去休息,還有次老師問他的秘書Nancy怎麼沒回家,原來是他自己忘了在實驗室已待了一整天,秘書下班後隔天又回來上班了。
台灣的研究風氣不盛,似乎是因為少了那種追求知識的熱情,如果只要那張文憑,那麼日以繼夜做研究也真是沒有必要,甚至會被嘲笑為何那麼傻。況且,功利主義是如此普遍地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得到同樣的成果(文憑),自然不會想去追求什麼卓越了。
中原大學的環境沒有比別人好,窮人家沒有抱怨的權利,唯有我們自己更努力。
老師您好~關於我的專題部落格,因為我是跟小黑同組,我們都是一起再進行專題進度的,所以大致上是由小黑把我們作的成果及在討論過程中的一些心得po至他的部落格上,所以我就沒有再開一個新的部落格,不知道老師要看個人的部落格,我已經請小黑在部落格中開啟共同作者,今後應該還是會利用它的部落格去做進度的整理那我也會把我在討論中所得的一些想法po至那個部落格上,如果說老師覺得不妥或有什麼要求(例如:重新開一個個人部落格)可以再跟我說,我會盡力完成的~感謝!!
回覆刪除可以共用部落格,但是作者要分清楚,才能評分,謝謝。
回覆刪除我記得~
回覆刪除自己「研究」做得最認真的時候
-應該是在參加國小的科學展覽時~
記得那時候
還沒有感受到什麼升學壓力
「企圖心」是什麼?
可能也還不知道-
印象中 只是很喜歡那種
自己做實驗-發現
「書中沒教的事」的樂趣!
…到了國中~
A段班當然沒理由不參加科展-
但「感覺」&「熱情」
就消退了很多…
那時的升學-只看聯考不看科展
科展的實驗結果 沒有人在意與關心
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吧…
-而到了高中
則是「可以不參加科展-就不參加~」
…那為什麼 自己還是選擇了
「第二類組」?
我想-這個牽涉的範圍就很廣了…
(在台灣)
-大多數的學生 學習的內容、種類
似乎都不是「自己最想學的」
而是考量(父母/長輩的考量)
「投資報酬率」最大的 去學習~
結果-自然無時無刻
都在期待「學習結束」-
『解脫』的那一刻…
~以上一點個人感想-
趕論文之餘 跟大家分享一下
Thanks for the 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