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3, 2013

2013年美國遊民印象

今年來了美國兩次,第一次是到丹佛參加服務學習年會,我和柏樵遇見一位遊民Chris,他是個不像遊民的遊民,帥氣,乾淨,只差沒抹古龍水。Chris曾是一位廚師,美國2009景氣衰退以後,很多餐廳歇業,間接造成他的失業,這幾年來雖然陸續寄出不少履歷,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廚師工作,以至於變成遊民。我們是在丹佛鬧區一家星巴克與他相遇的,我們一夥人在用早餐,Chris在旁對我們的語言很有興趣,很有禮貌的問我們正在使用哪一種語言,這是他這輩子從未聽過的語言,這樣開啟了我們大約一個小時的對話,他為了不被星巴克趕出去,桌上放置一個星巴克紙杯,所以一開始我以為他也是客人,不過我很快就發現他沒有沾到任何一口,原來紙杯裡面是空的。我正想加點麵包和飲料,於是我好奇問他想不想一起用餐,他說我如果可以幫他點一杯黑咖啡和一個bagel就太感激了,我說好啊沒問題,還問他bagel要烤過嗎? 喜歡塗哪一種醬。 除了柏樵,其他同行的老師和學生們都對Chris很有興趣,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來,無論是當地風土民情,還是他的廚師經歷,以及為何變成遊民,他都侃侃而談,與他對話令我們印象深刻。

 寫到這裡,不能不推薦一部好看的電影 "The Soloist"(心靈獨奏者), 它是由暢銷書改編而成的真人真事,描述一個曾經在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低音大提琴的天才學生如何淪落成為一個在落杉機有經神分裂症的遊民的故事。遊民是個總稱,每位遊民都有他/她的獨特故事,在電影拍攝哪個年代,美國社工學者的調查發現有百分之七十的遊民是精神障礙者,因為行為不見容於社會,甚至也不被家中成員接納,也不願接受機構化照顧,最後淪落街頭。不過到了今天,社會經濟背景又不同了,不少人因為失業變成遊民。

同行的交大美鴻老師帶大家到SAME餐廳用午餐,這是一個社會企業,老闆在ted演講過。SAME不以營利為目的,這家餐廳堅持食物是基本人權。用餐的費用是自由樂捐的,對經濟狀況好的人,來這裡用餐,可以多付一點錢,因為多付的錢可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對經濟狀況不好的人或是街頭遊民,用餐廳工作換取餐飲,不用失去尊嚴。SAME 支持有機,減少農藥,友善了土地。另一方面,支持在地農業,降低食物里程。此外,餐廳裡牆壁貼的話語都相當發人深省
 "A person's wealth is not measured by how much he owns to himself but how much he gives to others. "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Mahatma Gandhi) 

離開丹佛後轉往西雅圖,在這裡看到幾位遊民抽大麻,似乎有點HIGH,晚上在人行道角落搭帳篷,白天一到就把帳棚收起來,一點也不妨礙交通。有一位遊民養了一隻貓,脖子上有藍色圍巾,帥氣無比,很多行人都停下來看貓,還放下零錢提醒主人買貓食。 

沒想到不到半年後又來到美國,這次在Las Vegas 訪問內華達大學一個月,在街頭短暫接觸了幾位遊民,其中一位是單親媽媽,遊民給我的印象是客氣,有禮貌,未曾主動乞討,手中的紙牌通常寫著"Hungary" "Will work for food" 也有一位寫"Beer only"(只接受啤酒),遊民接受捐贈後,最常收到的回答是"God bless you." 

自從有歷史以來,社會總是依照有錢有權的人的想法打造,如果不能見容於這個模式,"人"民很快就會變成"遊"民,要不然可能被關在監獄或精神病房。希望走在主流社會的人,心中能多一點關懷,體認到我們活得好,只是因為我們認同這個遊戲規則罷了,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不必然是惡的,也不妨去想想這個規則是否需要反省,並且對無法遵照規則的人多一點同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