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31, 2016

服務學習的能與不能

接到一通電話,她說她是新竹關西另外一個老人協會的總幹事,因為看到肢障協會老人們跟我們大學生玩得很開心,所以希望我們也可以每周到她的協會帶領體感遊戲與長者們同樂。
終究必須說不了,過去五年來帶體感遊戲,我習慣自己開車載學生,也會跟著下場玩,這種參與讓我必須非常早起,但給我很大的快樂。兩年前接了系主任之後,因為開會與行政工作,能夠參加場域的頻率變得很低,於是對開闢新場域都很猶豫,情感上應該答應,但是理智上不應如此。
另外一個必須說不的原因是我這學期已經有三個協會的活動了,這對我或我的助教已經是服務能量的最上限。每個活動要做好,看似非常簡單,但是要做到有品質,真的很勞心勞力。雖然對方說老師你不用來,學生過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沒有老師的參與,那就是學生的自願服務,我沒有立場代為承諾。
過去九年來,無論是在特教,醫院,協會,社區,在場域中的確可以隨時機會教育,但如果沒有老師在場,這種機會稍縱即逝。例如以前在服務的時候,學生上廁所被精障學員用力敲門,或是有學員跟女同學說你胸部好大,甚至被自閉症小孩打頭,如果老師沒有在場處理,學生反而會失去服務熱忱,相反地,如果老師能夠順勢解釋與釐清,則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情懷與同理心。
中原電子系過去每周三到關西偏遠區域服務肢體障礙的獨居老人,透過體感遊戲與長者們同樂,獲得長輩們的喜愛。我觀察不少偏遠社區都相當期待大學能夠有更深度更長遠的投入關注,除了本校秦宗春 (Gary Chin ) 陳歷渝,張道本,丁姵元,劉宏煥,邱榆淨等多位老師好友,我也很高興在不同場合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像是真理大學李沿儒,成功大學楊中平,蘇文鈺,台北醫學大學劉芳(Megan F. Liu),邱佳慧(Chia-hui Chiu),想到這麼多年來大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持續的投入與奉獻,就有一種堅持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