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8, 2011

服務學習是一種味道


(攝於黑手那卡西就這麼辦演唱會)

這幾年有個感受,服務學習要成功,讓學生打從心裡投入,最重要的不是服務模式,不是課程設計,而是老師本身。老師以身作則,本身散發著服務學習味,學生才會感動。當今學術體制錯綜複雜,師生關係快速變遷,服務學習好像一隻領頭羊,帶我們回到柏拉圖的時代,學子嚮往的是老師的人格與風采,更勝於老師的學識淵博。

星期日, 5月 08, 2011

是需要 還是慾望

我有一位學生,家境小康,他自從9年前買了第一支手機以後,就沒有再換過,目前手機已經斑駁不堪,膠帶纏了又纏,問他為什麼不想換支新的,他說功能跟新的一樣可靠,不需要新的。

兒子去全人中學後,給他買了一隻手機,上山攀爬下海衝浪,整個烤漆掉光了,表面像月球,還泡水過七八次,可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性能奇佳,他反而把這是老手機當成夥計,每次帶著上山下海,不捨丟棄。

其實,我教過的學生當中有三位目前在手機大廠擔任工程師,他們給我的建議是手機功能越少越好,最好連照相功能都不要,因為所有講電話之外的功能,不管是聽音樂,拍照攝影,上網或下載,都會影響手機接通與音質,而且更耗電,難怪一支上萬元的手機接通品質還比不過2000元的陽春手機,待機時間也不如。

iPad,小筆電,其實都是玩具,只因筆電市場飽和了,廠商挖空心思想出的新花樣,但是中看不中用,買過用後的人不少已經後悔,私下抱怨但不肯公開承認。現代人的心靈大多空虛,以追逐明日的流行虛榮來療癒今日的夢幻泡影,一場空去換另一場空,無盡的流轉。

其實,人間最美的東西,都是原始且免費的(出自梭羅,All good things are wild, and free.)。春天撲鼻的桂花香,樹林裡的松鼠飛奔,初夏穿過屋簷的陽光,私家菜園長出的歐洲萵苣,偶爾被火車聲劃過的寧靜,遠遠勝過五星級泳池度假村,十萬元的歐洲走馬看花。

繼續閱讀
生活享受與核電的省思 胡寶林(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

星期日, 5月 01, 2011

海外服務學習營 賴樹盛,楊運生用生命說故事

4/30老師參加了海外服務學習營,沒想到這會是一個如此不一樣的活動。

賴樹盛六年在泰緬邊境海外服務經驗,在講台上,他不用講稿,難民,地雷,貧困,直接用生命講故事,我們身為老師,可否也暫時不談教育,直接面對生命。

楊運生從事社會工作,關注遊民,曾被打縫了幾針,被踢倒在地吐口水,依然繼續服務遊民,到底是哪一種生命勇氣,有如此大的支撐力量。

如果一個人,可以歷經這些,還有甚麼不能接受的挑戰,真正活過的生命,真好。

全人紮根 自主學習

教育有沒有可能跳脫升學,就業? 分數不高就代表學生沒有出息嗎? 學生念書只是未來找個高薪的工作嗎? 我想不是這樣子的,年輕一代面臨跟我們20~40年前不同的環境,那時候,學歷就是一帆風順的保證,每人一片天,個人埋頭努力就會成功。現在世界顯然不太 一樣了,現在有Internet,Google,有iPhone,有WTO,公平貿易,地球暖化,現在不少學生就學期間已經有經濟壓力,打工賺學費,學生提早接觸社 會,台灣也正面臨一個要從資本密集,以製造為主的國家逐漸進入一個智識密集,以創造力和服務業為主的未來。年輕的一代面臨全新的挑戰,他們需要克服的困難 已經不是把那幾本教科書讀好,乖乖在教室聽講,期中期末考得讓老師滿意窩心就足以應付了。

大學生不像以前高分考進來,表示他們沒有把全副心力用在念書,或許他們高中時貪玩了ㄧ些,忍不住多參加了ㄧ些社團活動,或是四下無人時多讀了幾本小說,也可能心愛的模型飛機 玩得過火了ㄧ些,以致於沒有如父母師長所願,考上一個世俗眼光中更好的大學。跳脫世人思維,這些孩子看來反而是寶,因為他們沒有完全被升學主義馴服,只為分數至上的生活而活,他們仍保有一份自我,ㄧ些人味,還沒定型,還有很多潛力尚待開發,在我看來,他們正是大學夢寐以求的學生。分數不過是一種指標,如果 把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好奇心,不順從的心全部加起來,這樣的學生絕對是很棒的,如果從這些地方來欣賞他們,會發現他們實在很優秀。

唯一讓我為他們感到可惜的是,他們之中有些還不知道自己的好,也跟著別人用老師,家長,社會的眼光將自己歸類為失敗者,沒有去發掘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沒有給自己一個適性發展的機會,繼續用別人的標準來過活,因此活得沒有信心,繼續畏縮而不敢有所做為,如果他們真的沒有看清這點,繼續埋沒自己,那麼別人對他們的輕視,恐怕遲早就會成真。

很慶幸全人是多元發展的,不跟著別人走。想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不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讓孩子放心尋找ㄧ個適合自己的目標,用最多的好奇心去百般嘗試,練習放大格局往大我著想,然後用心去投入,試試看。給孩子用不完的機會,尊重孩子未來想怎麼走。不讓別人決定孩子未來,而真正想做的卻從未開始。希望孩子找到可以綻放熱情的領域,做最好的自己。

學校就該像森林,多樣有朝氣,像孩子的夢奇地,探索每種別人眼中的不可能。全人並不完美,但全人至少蘊含很多可能。

星期二, 4月 19, 2011

一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小故事

一位年輕有為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獲獎之後,很快受邀到美國普林斯敦大學任教,從歐洲來大學報到的時候,校長親自接見。他馬上藉機跟校長說,我是不教大一物理的,那連高中老師都會教,我只想教研究所裡面最艱深具挑戰性的課程,像是量子電動物理學。校長回答說,當然當然,我相信你再過20年後,就有資格教大一物理了。

星期三, 4月 13, 2011

參觀施明煌喜願麵包坊之後


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與中原大學師生一行十人,於四月十二日到施明煌喜願麵包坊參訪,希望有機會將喜願模式引入庇護工場與競爭性職場,因為我太太長期參與主婦聯盟地區營運,所以施明煌跟他喜願麵包坊對我並不陌生,喜願多榖田園麵包或是紅酒桂圓麵包是我經常的早餐。喜願麵包坊是一個浪漫的冒險,從一個工業工程出身,歷經貿易公司副總,看到這樣一個社會企業的成功更令人欣喜,台灣需要更多這樣感動人心的企業。

運用冬季與農民契作小麥,多年耕耘邁入規模種作,更是社區支持型農業(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寫真,我太太馬上想到報知哪些喜歡烘焙的朋友,改用喜願中筋麵粉,支持我們的農民,支持友善對待我們的土地,食材是美味的起點,有了這麼短食物里程的麵粉,當然才有更美味的麵包。

要跟施先生抱歉的是,我們不會去研發驅趕小鳥的電子設備,我自己是都市鄉巴佬,自己種兩坪大的菜園,用的是自然農法,樸門農藝,不作單一作物種植是我無可救藥的浪漫,卻也減少了鳥蟲吸引,再者,我樂得跟鳥蟲分享我的作物,每天吃自己做的萵苣生菜沙拉,想到不知名的鳥蟲也跟我吃了等量的生菜沙拉,不禁心中一陣欣喜。

星期二, 4月 05, 2011

拜訪木匠之家

春假前與許政行老師共同前往拜訪之後,得知木匠的家獲得台灣大哥大寬頻贊助成立社區電腦教室,將提供新移民,身心障礙,清寒電腦基本技能訓練課程。為了協助木匠之家籌建社區電腦教室,中原大學電子系4/9星期六早上10:00拜訪木匠的家

集合地點:木匠的家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中北路二段387號     
電話:03-4683836

經過與劉總幹事會商之後,
未來協助事項如下
1. 提供申請校內除帳二手電腦公文範例 (已完成)
2. 協助未來開設社區電腦教室 邀請大學生擔任講師助教與課程規劃
3. 提供電腦與網路規劃諮詢 (進行中)
4. 協助爭取外部資源 (進行中)

邀請大家給予支持協助,隨時提供好點子

木匠的家需用設備如下(歡迎捐贈二手品項)
筆電
桌機

不建議提供過舊規格電腦,以免經常故障造成非營利組織的負擔,建議電腦主機板至少P4且支援SATA硬碟介面,大致5~6年新的電腦較為合宜。

意者請送到木匠的家(註明 捐贈作為協會建立電腦教室之用)

5/10~5/13服務學習招募志工 請踴躍報名 (木匠的家電腦教室創立計畫)

星期四, 3月 31, 2011

演講---脆弱也是一種力量 (Brene Brown教授)

讓我們脆弱的,也正是使我們美好的.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將比昨日更勇敢.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脆弱,我們將更有同情心.

一場讓我感動的演講,分享給大家
演講---脆弱的力量 (Brene Brown教授,英文演講,中文字幕)

星期五, 3月 25, 2011

在大學 怎麼學

最近一群關心教育的朋友,聚焦在大學開授核心課程的議題,到底開授國文,英文,數學這類核心課程時,該不該更嚴格要求學生?

我同意國文,英文,數學這類核心課程對成年人是需要的,而且有助於生涯發展。但是現行的做法,有沒有改善的空間? 好比我們知道,維他命C對大腦極為重要,大腦必須有足夠而且恆定的維他命C濃度,運作才能正常,同樣的,我們也知道維他命B群對身體有多麼關鍵,但這不代表說我們最好每天來顆維他命C錠,然後再來一顆維他命B群,因為吃一顆番茄,一粒蘋果,這些維他命就一次到位了,而且還不只這些,其中有更多有益人體的營養份。

所以我常常在想,有沒有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愛上學習,而且養分一次到位。比爾蓋茲在美國設立了未來學校,老師學生們協助重建更新貧窮社區,從規劃到執行,與居民反覆腦力激盪過程中,培養了圖表,語文與口語表達能力,計算雨水蒐集,無形中練就了工程數學,大家緊密合作,養成團隊運作的經驗與領導能力,而走出自己生活圈,看到大我,不正是培養國際觀最好的機會,這一切,難道不如學生整天坐在教室裏,八點上英文,十點上數學,下午上國際關係嗎? 正如吃一個蘋果,會輸給吃各種維他命丸嗎?

零碎的知識,不足於養成全人。正因為看得到成就,看得到改變,看到寬廣的視野,所以學生激起學習動機,喚醒內在的使命感,觸動源源不斷的熱情和無可救藥的樂觀,一個老師的任務不正是如此嗎?

<推薦閱讀>

星期五, 3月 11, 2011

星期四, 2月 24, 2011

生命可貴 讓大學生少騎機車的方法

謝謝胡老師帶領同學們腦力激盪,有一組同學(尤伯誠 張凱伊 張明資)已經提供讓大學生少騎機車的十個方法
  1. 提供愛心腳踏車
  2. 新生註冊就送腳踏車
  3. 減少機車位
  4. 增加公車班次
  5. 獎勵學生設立單車俱樂部
  6. 選拔自行車青春大使
  7. 校園設立單車專用道
  8. 管制機車進出學校周圍路段
  9. 提供特約深夜安心計程車
  10. 提供自行車里程獎勵方案
相信你也有好點子,那就po上來吧。

另外,三月三日上課時,將進行服務學習任務分組

星期一, 2月 14, 2011

不偏重效率的教學 成就世界最好的學校

劍橋,牛津是舉世聞名的大學,可是他們教學活動主要是透過小組討論,每個學生一周大約四次,每次依據選修科目,或是獨自一人,或是兩三位同伴,一起和一位老師或博士班研究生討論。討論前必須先完成一篇小論文,或是先做完指定的作業。在討論時,小組當中的學生們可以提出他們碰到的問題,遭遇的困難,或是提出自己關切的議題。

至於到教室裡面聽老師上課演講,反而被視為"額外的",因為主要學習內容已經在學生事前預習,每週小組討論,老師親自指導中完成了。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個班級就算只有40個學生,表示老師至少一周要指導十來個小組,比起上一次課三個小時,老師負擔是比較重的,不過這或許就是成就世界一流大學的代價吧。

星期日, 2月 13, 2011

一位名人的復健 身心障礙者共同的挑戰

最近一位名人的復健,無意中引發身心障礙者重建的議題,如果不是名人受傷,這個議題恐怕難以獲得眾人的注意。身心障礙可能發生在每個人一生中,建立一個制度性的常態運作,不分身分地位,都能安心受到照護,這樣才好。

過去幾年曾經到芬蘭,挪威參加學術會議,北歐國家重稅舉世聞名,記得芬蘭一位小學老師提到她的所得稅是百分七十,記者問她心不心疼,她說當然心疼,但是只要想到沒有一個同胞需要流浪街頭,每個同胞都得以溫飽和接受妥善醫療照護,尤其身心障礙者能夠得到常態制度性的重建,這種感覺還蠻好的。

星期五, 2月 11, 2011

2011春 服務學習 從中原出發


本課程獲選 教育部智慧生活跨領域基礎與服務學習課程試辦計畫
本課程獲得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獎勵

服務學習課程綱要

服務學習簡介(投影片)

上學期我開的服務學習課程舉辦了中原大學社會企業巡禮演講系列(2010秋冬)邀請從事NGO的人士到校演講,相當受到學生歡迎。(期末心得 真心分享 精選集)。本學期我們一樣會把演講時間排在每個月最後一個週四晚上,竭誠歡迎大家繼續參與。另外,我們每月精選一部紀錄片,進行課堂觀賞與討論,希望從鏡頭中的世界,看到別人的需要,與有能力者的責任。

服務學習實踐講座系列

地點: 中原大學 真知大樓 教學305
時間: 7:00~9:30 PM

日期,講題,講者
2/24 [演講]創意潛能與服務學習 by 胡寶林,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前任設計學院院長
3/17 [演講]"莫拉克風災部落重建"紀錄片放映與經驗分享
by 專業社工蘇雅婷小姐與紀錄片工作團隊 導演:麻子 ,剪接:林奎妙,駐地志工:蘇雅婷 (嘉蘭報告)
3/24 [影片座談會] 叫我第一名 (一個妥瑞氏症美國人戰勝身體障礙成為一名優秀老師的電影,真實故事改編)
3/31 [影片座談會] 美味的代價
4/28 「柬埔寨國際志工計畫」說明會 三創作品選拔賽
5/5 服務學習期中分享
5/26 [影片座談會]"All New We"歐洲生態村案例報導
6/2 服務學習期末分享

活動規劃

服務學習分組

服務學習活動紀錄

Yao-Jen Chang


Professor Yao-Jen Chang, PhD
Phone: +886 3 265 4630
Office: 512, Electronic Hall
Lab: 517, Electronic Hall
email: yjchang at cycu dot edu dot tw

Short Bio:
Dr. Yao-Jen Chang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CYCU). He joined CYCU in 1995. He has served as a consultant to IBM Asia-Pacific for e-Commerce advancements during 1997~1999. From 2000~2004, he took a leave to join Yam Digital, the largest portal then in Taiwan, as a chief scientist. He returned to CYCU in 2004. In 2007 and 2008, He received the holistic caring award from CYCU for his work on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persons with a disability. In 2009, he received the service learning award from CYCU. In December of 2009, he co-founded the Association of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a non-profit dedicated for promoting supported employment in Taiwan. His work on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was selected as a showcase on the 23rd National Service Learning Conference, Minneapolis, Apr. 11-14, 2012. He also received the best teaching award and the best service award from CYCU in 2012. He was award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2, for dedication to promoting Internet-based services to academics. In 2012, he supervised a graduate student who won the 3rd place in 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of ACM in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Accessibility, Boulder, Colorado. Since the July of 2012, Dr. Chang has served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He has also served on several program committees of renown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assistive technology since 2007. He is a member of ACM SIGACCESS and IEEE.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ssistive technology, imaging technology, and mobile comput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1982~1986 Bachel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88~1992 Ph.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92~1995 Visiting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Industrial Experiences
1997~1999 EC Technical Consultant for Asaa-Pacific, IBM
2000~2004 Chief Scientist, Yam Digital

Publications
Citations to my articles

Courses offered
  1. Java Programming (EL569D)
  2. Design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EL280G)
  3.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ing (EL532R)
  4. Web Service and Advanced Internet Systems (EL695r)
  5. Internship in High Tech Sectors (EL353R)
  6. Service Learning
Research Interests
  1. Assistive Technology
  2. e-Learning
  3.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ctivities

Journal Editorial Board and Program Comittee

Journal Review

星期二, 2月 01, 2011

電腦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生產力,降低預算,以及節能減碳

目前國外企業為了提高生產力,降低預算,以及節能減炭,開始興起以更換固態硬碟取代更換全新主機(筆電,桌機,伺服器),不過台灣好像不太常聽到。

以下是典型的固態硬碟數據。

平均讀、寫速度可達250MB/秒、70MB/秒,較傳統硬碟的傳輸率快10倍以上、開機速度快40%以上

相較於傳統硬碟在運轉啟用期間需消耗10.1瓦、閒置時需6.8瓦,Intel固態式硬碟在運轉啟用時僅需消耗2瓦、閒置時則低至0.45瓦。省電達5到15倍。

主要的考量是價格
一個80GB 固態硬碟約 5500 元
一個320GB 一般硬碟約 1800 元
價格比約為 12:1

一些較舊的電腦,如果要換新,每台平均約2萬元,而更換80G硬碟只要5000元,何況三到五年新的電腦通常還很好用,我現在用的Sony VIAO 電腦就是2005年一月出廠的,現在6歲多了,只要繼續跑XP,不要升級Vista/Win7,效能甚至超越我另一台三年新的Sony VIAO。很多新電腦的配備雖然較好,但是性能被新的作業系統,新的Office軟體拖垮消耗掉了。其實只要用習慣了,XP也沒什麼不好,目前美國企業用最多的作業系統,還是XP,因為穩定,bug少,相容性高,是其優點。

如果大家可以接受使用4~6年新的XP電腦,而不急著整台更換,卻又希望系統性能可以提升,開機快一點,軟體啟動加速一點,那麼固態硬碟可能就是很好的選擇了,只要1/4的價錢,就可以有感升級。這也就是為什麼花小錢,就可以提升性能,不需立即更換全新的電腦,就可以節省預算,減少回收污染,節能省電,執行速度加快,不怕震動等各種好處。

Intel 提供的影片介紹(推薦觀賞)

星期五, 1月 28, 2011

能活著就是幸福

去年年底在醫院手術前後18天,之後又請假在家修養20天,本週一恢復上班,今天是第五天,很幸運,中原大學年假從明天開始11天,剛好可以給身體再休養一陣子。目前因為復原良好,整個人好像重生,好久沒有這種"能活著就是幸福"的感恩心情了。

除了學校公務與研究教學,最近還忙兩件事,一個是國科會高瞻計畫協助偏遠地區特教老師提昇輔導身障學生未來進入職場能力,另一個是推動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業務,有點忙,不過蠻快樂的,順便跟朋友們分享。

耀仁

星期六, 1月 22, 2011

參與非營利組織,開啟勇敢無懼的人生


我們學校有位吳肇銘老師,他是國際服務志工,已經到過非洲馬拉威,亞洲的北印度,泰北,柬埔寨從事國際服務,在一次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的時候,他說從事助人工作,給孩子一個榜樣,是他能給他兩個女兒最好的禮物。沒錯,比起一起去餐館,觀光,購物,能與家人一起來做助人工作,好像是詮釋家人關係的新角度。

個人從接觸精障者/就輔員這些經驗找回失去很久的好奇動力,重新檢視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無論世間如何擺盪,原來人生那麼值得去努力。

透過行動,可以獲得寶貴的在地知識,學生們的論述更加驗證了,沒有經過反省的知識,是不具意義的。透過書寫與反省,再度深入經驗的世界裡,一旦拉回現 實的場景,將因而領悟更多的洞察與看見更寬廣的視野。

如果學生不是自治的,為精障者努力不是內化的,那麼成果就只是樣版,沒有內涵。值得欣慰的是,學生真的自動自發,很多事情自然發生,老師只是搭一座橋,是學生们自己走過去,並且在橋另一邊投下更多的努力,這使得老師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學習也找到另一種出路。

從參與身心障礙非營利組織之後,這一路走來,無論是學生,特別是我自己,彷彿開啟另一個人生,本來以為人生就是教書,研究,論文,寒暑假,但總是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有了參與之後,加深對非營利組織的認識,尤其與身心障礙者的接觸更是給我全新的體驗與感受,如果沒有親身參與,這種接觸必然只是短暫且不深刻的,有社工就服員的專業作為後盾,她們願意付出的心作為明燈,讓我和學生們在這條路上勇敢而無懼,更因此看到人生新的可能和意義。

星期三, 1月 19, 2011

在大學 學甚麼

昨天我在校園內敦煌書局,有一本新的中文版工程數學課本,我打開一看,這麼跟我三十年前的唸的原文課本內容大同小異,心想難道這三十年來,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幾乎不用改變嗎?這個世界半世紀以來變化之大,在九零年代網路盛行之後,更是進入十倍速的時代,整個大環境早已產生巨大的改變,很多先進國家的工作機會,被企業家外移到開發中國家,加上標準化的產品,大量被製造出來,以經濟規模的力量滲透到全球市場,促成產業全球化,也就是所謂"地球是平的"這種說法,在地球上發生的事情,其影響常常可以穿透地理限制,進而影響全球,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引領風騷的事業,可能受到國際外部因素而瞬間衰敗,基本上,人類已經製造出一個連人們自己都不了解的複雜世界。

在這種截然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我認為在學校唸好書,唸個好成績,已經不太能保證什麼,正如交大(王美鴻)老師提到的,現有的知識可能誤導真正問題的解決,環球技術學院林從一老師也提出,應該將學習設定到複雜,有意義的情景當中。記得我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時候,一位美國老師說了一個笑話,他說在大學象牙塔當中,我們常常在教學生,當神話中的惡龍出現時,我們該如何抵禦制勝,問題是那些惡龍早已不存在,所以學生習得的屠龍技巧,完全依教授標準給分,與這個世界上現實的問題無涉。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尤其台灣面臨過去未有的高失業率,普遍影響從年輕剛踏出校門的新鮮人到中高齡失業,環境與政治造成的壓力,使得人們無論有多高的學位,多少的財產,多好的工作,似乎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學校有位吳肇銘老師,他是國際服務志工,已經到過非洲馬拉威,亞洲的北印度,泰北,柬埔寨從事國際服務,在一次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的時候,他說從事助人工作,給孩子一個榜樣,是他能給他兩個女兒最好的禮物。沒錯,比起一起去餐館,觀光,購物,能與家人一起來做助人工作,好像是詮釋家人關係的新角度。

從參與身心障礙非營利組織之後,這一路走來,無論是學生,特別是我自己,彷彿開啟另一個人生,本來以為人生就是教書,研究,論文,寒暑假,但總是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有了參與之後,加深對非營利組織的認識,尤其與身心障礙者的接觸更是給我全新的體驗與感受,如果沒有親身參與,這種接觸必然只是短暫且不深刻的,有社工就服員的專業作為後盾,她們願意付出的心作為明燈,讓我和學生們在這條路上勇敢而無懼,更因此看到人生新的可能和意義。

個人從接觸精障者/社工就輔員這些經驗找回失去很久的好奇動力,重新檢視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無論世間如何擺盪,原來人生那麼值得去努力。

透過行動,可以獲得寶貴的在地知識,學生們的論述更加驗證了,沒有經過反省的知識,是不具意義的。透過書寫與反省,再度深入經驗的世界裡,一旦拉回現 實的場景,將因而領悟更多的洞察與看見更寬廣的視野。

如果學生不是自治的,為精障者努力不是內化的,那麼成果就只是樣版,沒有內涵。值得欣慰的是,學生真的自動自發,很多事情自然發生,老師只是搭一座橋,是學生们自己走過去,並且在橋另一邊投下更多的努力,這使得老師的角色被重新定義,學習也找到另一種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