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6, 2011

內有家犬 小心慢行



長大過程身邊都有狗,八年前不到一歲的妹妹,中止流浪來到這裡,成為家庭的一員,一路伴隨孩子成長,陪伴內人營造社區,幾次半夜中吠走竊賊,無數次安撫家中成員的心,有了母親,家就是避風港,加上了狗,家變成堡壘。

最近家狗因為吠了鄰居的親人,惹了一些事端。有人說狗有潛藏的野性,是不可測的動物。我們家的狗,長期觀察下來,其實深俱理性,行為也極合乎邏輯。例如,她不吠鄰居,因為經常進出,面孔熟了。她每天看到郵差必吠,原因有三,郵差從不試圖與狗建立關係,每天騎著一隻鐵獸(機車)入侵門前,未經許可用手觸摸家物(信箱),狗吠郵差,原因在此。後來,內人跟郵差閒聊,他有興趣與家狗和好,開始嘗試與狗建立關係,改用親切的聲音呼喊狗名,幾天下來,狗也成了朋友。

又有一次,一位鄰居罕見的老母來子女家中暫住,提著衣籃幫忙晒衣,家狗立即上前緊迫盯人,直吠不已,一時嚇到了老人家,只好出面賠不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家狗看到一個陌生人,從鄰居家中取走物品,二話不說向外離去,難道不該出聲阻止,忠狗好心沒好報,再添一樁。

每天與狗一同散步,很多路人見其可愛,都想伸手去摸,常遭家狗喝止,路人百思不得其解,狗不都是友善的嗎? 以家狗來說,你又沒報上名來(伸出手掌心,散發體味作敵我識別),又沒打招呼(妹妹好久不見!),就要伸手觸摸重要安全部位(頭部),家狗當然要立刻進入防衛模式,此乃邏輯必然性。

狗沒有面具,沒有偽善,心情外露,只要看耳是順服或警戒,尾巴搖擺或僵直,就可以判斷其是否友善。但狗也會欺負弱小,一旦人開始恐懼,化學氣味飄入空中,馬上會被狗靈敏的鼻子嗅出,下場可能不妙。總之,儘管人類生活越加都市化,狗依然普遍存在,牠被馴服的野性,提醒了我們亟欲掩蓋的野性,牠的忠純,可以喚起我們內在的良善,學習如何與天下的狗共處,就可以避免與狗交惡,隨處享受這種動物的天真與善美,增添生活的趣味,提昇生命的價值。

好人不會寂寞

就服員其實你像先知,像過去每一位先知,路途上沒有其他人的腳步聲,只有孤獨而行,勇敢追隨心中的鼓聲,屢次跌倒,屢次前進。

我很高興在人生路途上巧遇你們就服員,這也是一個『長出來的意外』,投入身心障礙科技研究以後,我也開始不時感到孤獨,就像今天批閱的研究論文,本應是極為熟悉的領域,讀來卻覺得陌生不再相識。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要質問,這些只存在象牙塔中,沒有人味的研究,意義在哪裡。

相信你的周圍,也有走得比較平順,比較不另類的人,但我相信,她們並不真正令人稱羨,因為你知道你的路雖孤單,但並非錯誤,你應該感到眾人皆醉,而你獨醒的驕傲,一種不需謙虛的驕傲。我個人相信,這也本該是社會的驕傲,台灣的共同資產。如果這個社會沒有像王增勇老師的良知,沒有像你們這群就服員的堅持,這個社會有何價值?

感謝就服員,你們不是用口才,不是用文字論述,而是用一步一步極其平凡的實踐,穿插一幕一幕極不平凡的美夢,這是我們欠缺不足,需要跟你學習的。我們師生從中經歷你的築夢踏實,跟著雀躍,也跟著顫抖,逐漸從感動而至覺醒。現在我們雖然漸漸不乏外界的榮耀肯定,但是內心的踏實與生命的開啟才是我們真正的喜悅源頭。學生幾天前接受校園記者訪問,提到如果不是大學時期參與這段精障科技研究,就不會像現在做研究這麼有意義,生活這麼開心無憂。

謝謝你用生命寫下歷史,像先知以明鏡照亮前方。如果沒有這段共同經驗,就沒有後來的徹悟,就算往後一帆風順,人生將何其庸碌。

離開體制以後,我們共同看到你的海闊天空,你的舞台更大了,你的影響力更遠了,我們為你七個月以前所做的決定喝采,也要給你拍手,加油,稱讚你的勇敢與堅持。

好人不會寂寞,好運會在需要時降臨。你的美夢,我們共同的希望。

星期一, 7月 04, 2011

用Pad看 TED

我對Pad沒有什麼需求,因為我是重度鍵盤使用者。觸控雖可以帶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讓人驚歎,但是對我來說,平板電腦生產力就是不夠,而且不想帶著一個這麼"巨大的"東西到處跑,還要小心翼翼地避免摔碎或遭竊。

如果Pad對我還有點吸引力的話,那就是用來看Youtube,特別是TED (Ideas worth spreading) 這些講者無論談創意,聊科技,看全球,都相當有獨特性,是我最喜歡看的網站。因為沒有Pad, 總是在電腦前觀看TED,要是有Pad 或許會方便多了,不過想想,每天在電腦桌前工作已經這麼長了,離開電腦,無論帶狗散步,種菜拔草,都變成一種享受,似乎也沒必要再掏出Pad,繼續與"電腦"共舞。

言歸正傳,已經買了Pad的人,極力推薦用Pad看 TED

ps: 很多TED演講都有中文字幕,有些新的可能沒有,不過順便練習英文也不錯。

張老師的碎碎念: 如何以英語正確指稱身心障礙者

身權會英文全稱~
Taiwan Association for the Employment Rights of the Disabled

當時我有些覺得不妥,不過後來請一位外國朋友看過,認為妥適,我就沒有堅持下去。

這次因為期刊論文發表,兩位國外特教學者特別指出,在當今世界潮流,已經不再使用the disabled(被動式),而應該使用第一人稱people who have disabilities 或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我引述其中一位學者的評論
please do not use the words, "the disabled"? current convention demands person-first language such as "people who have disabilities."

使用the disabled 並非文法錯誤,而是反應了身心障礙研究的當代思維,因為被動語句隱含一個主詞,例如the oppressed (受壓迫者)一詞,隱含壓迫者的存在,那麼the disabled(被去能者)到底隱含"誰"做了"去能"這件事? 父母,上天,基因,機率? 總之皆不甚洽當。

正如過去 mental retardation (智障) 一詞並無不妥,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美國Associat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 這個知名學術團體也不得不更名,採用較無爭議性的用詞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DD) 智能與發展障礙。

碎碎念結束。

衍伸閱讀
指稱身心障礙者
張老師的碎碎念: 我們如何專業地稱呼身心障礙者

星期日, 7月 03, 2011

我台大電機同學現在做甚麼

大部分的父母老師都希望孩子學生念國立大學,最好考上前幾志願,研究所也要國立的,證明沒比別人差。但這真的有比較好嗎? 好多少?
再多的光環,也經不起時光的摧殘磨滅。1982當年以第一志願考進台大電機的甲組前100人,曾經和我同窗四年,現在跟一般人沒甚麼兩樣,在公司當業務,在台灣擔任公司主管或工程師,在公私立大學教書,開補習班,做投顧,在家待業,開會計事務所,在美國微軟擔任研發工程師,公司倒了正在找新工作...。其實跟我在中原二十多年來教過的學生畢業後的表現並沒有甚麼不同。
西方人常說 People don't care how much you know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 (直譯: 人們不在乎你知道多少,直到他們知道你有多麼在乎。) 一針見血,值得深思。
本系倫理學兼任教師李素楨教授提到超義務行為,那種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責任的人,或許不易做到。一般來說,被社會尊敬的人,不是學問好,學歷高,面貌姣好,或是財富滿貫的人,而是能服務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

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過去我在業界時,每三年至少做一次稱做 building a winning team
(建立一個成功的團隊)的訓練,做法是聘請國內頂尖人力顧問公司總經理,公司高階主管們找個放鬆的地方,週末齊聚一堂,一日訓練費用雖高達十萬(打折後七萬),不過大家都覺得很值得。你會發現,原來大家雖同處一家公司,對公司願景看法卻人人不同,對共通議題的優先次序更是大異其趣,我們還真懷疑大家真的是同一家公司的嗎?透過開放式討論,成員選擇最自在的方式在團體中表達意見,再次對焦,再一次凝聚,團隊體認到內部彼此信任的重要性,那種感覺,現在還依然記得。

星期五, 7月 01, 2011

歸我們的就用心珍愛它

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不習慣說再見,因為才剛說完再見,兩小時後email就來了,到底是再見了沒? 校園每天見面的人,有些卻無從往來,比驚鴻一瞥的陌生人更陌生。再見的界線好像亂掉了。

自從病後初癒,覺得人生離死別多麼自然就發生,只是人善自多情罷了。珍惜當下的親人朋友,就好像明天他們就要離別,就好像自己也要離去。不歸我們的就把它放下,歸我們的就用心珍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