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1, 2010
學校需要提供學生部落格空間嗎
為什麼學校沒有給老師學生部落格空間,第一,學校不夠專業,沒有人力維護部落格平台,更沒有人力經營和行銷這些內容,第二,學校老師還不重視部落格,還不 知道如何運用部落格進行教學與師生溝通,就算建立了部落格,可能也沒有時間持續更新內容。至於學生,大概對部落格不陌生,然而商業部落格已經如此成熟普 遍,學校會做的比外面好嗎? 大學不是宇宙,不必包山包海,外面做的好的,直接採用就好了。更何況,學校設立部落格,如果有不當圖片或負面言論,或是情色留言,教育部就會介入,學校有 能力做好管理嗎? 因為上述這些原因,絕大部分大學都沒有建立老師或學生的部落格平台。
星期四, 6月 10, 2010
身心障礙研究期刊
DISABILITY
Taylor & Francis Group 本校不提供
Elsevier, Springer, & Wiley 本校提供
IEEE & ACM 本校提供
Informa 本校提供 (EBSCO)
- Developmental Neurorehabilitation, IF= 1.34, sci (rehab, pediatrics, clinical neurology)
-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ARID), IF=2.26, ssci (rehab) *
-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JIDR), IF=2.026, ssci (educa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F=0.5, ssci (education)
-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Elsevier)
-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Springer) [accessible through EBSCO]
- Assistive Technology
DISABILITY(technical)
-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Springer
ps:
Elsevier, Springer, & Wiley 本校提供
IEEE & ACM 本校提供
Informa 本校提供 (EBSCO)
星期四, 6月 03, 2010
張老師的碎碎念: 我們如何專業地稱呼身心障礙者 (二部曲)
在英文中,並沒有無障礙這個字,最接近這個意思的應該是"
在身心障礙研究裡面,已經沒有專業的人士使用"
impairments,
disabilities (注意專業上不使用 disabled)
翻譯成中文,在勞委會身心障礙就輔組與內政部都是一律翻譯成"
visual impairment: 視力障礙
cognitive impairments: 認知障礙
mental disabilities: 精神障礙
星期六, 5月 29, 2010
張老師的碎碎念: 我們如何專業地稱呼身心障礙者
最近學校想爭取承辦教育部無障礙校園環境工作坊,這是一件喜事,非常令人期待。不過這當中難免要稱呼到身心障礙者,如何以專業的用語指稱,避免不知不覺中使用了本地文化中帶有價值判斷,甚至帶有歧視的用詞,或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件事。
因為從事身心障礙輔具 研究,常見的現象是有些文件會寫著"視力不良於行者",或是常聽到”正常人如何如何…””行動不便者,視力不佳者” 這些主觀且很有可能令人不舒服的字眼,我都會提醒這些用法帶有價值判斷,而且不是專業的用字,應該避免。如果家中有人使用輪椅,我們大概不會說是"行動不便"嗎? 稱呼輪椅使用者不是更好嗎?
另外一種值得討論的現象是過度優化,有些人會稱呼精障者為”尋夢者”或是稱身心障礙者為”身心受挑戰者”,希望抹去甚至去對 抗一些因身心障礙伴隨而來的負面,不過這依然是從”正常/不正常”的角度出發,只是表面上較不傷人,事實上沒有必要,有位 瑞典人蓮娜瑪利亞出生時就沒有雙手,而且只有一支腳,可是媽媽見到這個小寶貝的第一句話就是” 她好可愛”, 瑪利亞從小一直很快樂,到現在逐漸邁入壯年還是每天快快樂樂,程度恐怕你我都要稱羨,因為她從來不認為她是殘廢,生出來沒有雙手是老 天的安排,活出有意義 的生命是自己的功課。因此不需稱她”殘廢”更不需稱她” 身心受挑戰者”。
”行動不便者,視力不佳者”是主觀的判斷,主要是身心障礙者聽到之後的感受,因人而異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舒服,而且即使是輪椅使用者,也有人不認為有什麼不便,例如連娜照常 開車,游泳,自己用腳煮晚餐,心中不覺得有什麼不便,每天繼續開 心過日子。這告訴我們,只要環境能夠多一些無障礙,這種不便感就會少一分。因此 ”不 便”的概念不是天生跟著個體自然而來,而是與社會心理(從小 灌輸或對待方式)與環境設施有關,因此英文專業用詞裡面並沒有 ”不 便”的字眼。至於”不 佳”本身就是負面用詞,自當避免,用 ”視覺障礙”" 聽力障礙"就可以了。
有人問了ㄧ個很好的問題,如果是使用枴杖的民眾、老先生或老太太,或是騎機車受傷暫時使用拐杖,該怎麼稱呼他們呢?難道都統稱為身心障礙者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稱呼他們”拐杖使用者”,當他們不用拐杖時,就不適合繼續使用這個稱呼。原則就是避免帶有價值判斷的用字,基本上陳述事實就好。
當然有些人還是認為所有字眼都帶有價值判斷,即使是”身心障礙者”也一樣。的確如此,不過比起”殘障者”或是”殘疾者”, 身心障礙者一詞已經避免大多價值判斷,至於是不是完全沒有價值判斷,這是見仁見智。我認為稱呼一項功能障礙並沒有什麼歧視,例如你說 烤麵包機故障 了,並沒有什麼瞧不起這個烤麵包機,事實陳述罷了,同樣地,ㄧ項腦功能障礙了,也沒有什麼歧視,因為真的功能障礙了,就像感冒,身體 有點不舒服,喉嚨沒聲音有點”障礙”,如此罷了。或許哪天還可以找到更好字眼,而不落入不必要的優化。
小秘訣
(可以使用以下名詞)
認知障礙者
輪椅使用者
視力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
發展遲緩兒童
elevator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身心障礙者電梯)
(避免使用以下名詞)
精神病患(除非正在發病期)
行動不便
視力不佳
智能不足
智障
殘障,殘疾,殘廢
正常人
disabled elevator, handicapped elevator (障礙電梯,殘廢電梯)
ps: 這是先前文章的修訂版
因為從事身心障礙輔具 研究,常見的現象是有些文件會寫著"
另外一種值得討論的現象是過度優化,有些人會稱呼精障者為”
”行動不便者,視力不佳者”是主觀的判斷,
有人問了ㄧ個很好的問題,如果是使用枴杖的民眾、
當然有些人還是認為所有字眼都帶有價值判斷,即使是”
小秘訣
(可以使用以下名詞)
認知障礙者
輪椅使用者
視力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
發展遲緩兒童
elevator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身心障礙者電梯)
(避免使用以下名詞)
精神病患(除非正在發病期)
行動不便
視力不佳
智能不足
智障
殘障,殘疾,殘廢
正常人
disabled elevator, handicapped elevator (障礙電梯,殘廢電梯)
ps: 這是先前文章的修訂版
星期三, 5月 26, 2010
星期日, 5月 23, 2010
星期六, 5月 22, 2010
社福團體 Google 文件工作坊
我們透過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召集了數個身心障礙者服務組織,由中原大學學生示範如何使用Google文件,因為非營利組織一直想使用Google文件進行文件協同作業,節省開會勞累奔波,增加文字生產力,卻不知如何開始。應觀眾要求, 我們在6月17日(四)借用台北市仁愛醫院舉辦 Google 文件工作坊。歡迎就服員,社工與身心障礙朋友報名。
直接線上報名即可,報名去。
最後報名上課人數及備餐數將 以線上報名表來統計
中原大學資訊志工行前提醒
1. 請有NB者攜帶筆電。現場借給社工與學員使用。
2. 無線基地台架設。
3. 用膳: 約 17:30 到達仁愛,請於18:30以前完成用膳。
4. 攜帶輕便型投影機
直接線上報名即可,報名去。
最後報名上課人數及備餐數將 以線上報名表來統計
中原大學資訊志工行前提醒
1. 請有NB者攜帶筆電。現場借給社工與學員使用。
2. 無線基地台架設。
3. 用膳: 約 17:30 到達仁愛,請於18:30以前完成用膳。
4. 攜帶輕便型投影機
星期日, 5月 16, 2010
服務學習五月份六月份重要日期
星期日, 4月 25, 2010
服務學習課程經驗分享
活動: 服務學習課程經驗交流座談會
地點: 政治大學
時間: 6/2(三)中午12:00~14:00
志工參與經歷
服務學習經歷
簡報大綱
課程: 服務學習,大學部專題,國科會專題研究
學生: 專題生,研究生
理念: 為什麼要去服務
趨勢: 服務教育從選項變成要件的全球趨勢
教育理論: 增進學習投入理論
規劃:
1. 與NGO共同規劃,以服務精障者與緩展遲緩兒童為主軸,結合人文科系有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老師,以職場再造與職務再設計理念,共同開發支持性就業方案與庇護工廠所需的輔具。已服務組織有
3. 機動性投入
策略:
執行: 以專題生,研究生為主要成員,輔以修課學生,進行精障者需求田野調查,設計輔具,社區發展
經費:
型式: 定期會報,一日精障體驗,實務工作坊,輔具營
挑戰: 專題生投入不足,時間ㄧ到,就會畫下休止符,重新啟動較為困難。研究生相對來說較為穩定,不過能力需要不斷加強。
學習成效: 態度轉為積極,人生觀改變,就業情況受肯定。(服務學習心情分享)
受服務對象效益: 實際問題得到紓解,非營利作為得到支持與激勵,友誼與信任的建立,社區意識的凝聚。
反省: 學校要傳授 價值觀嗎?
案例:
參考著作
1. Yao-Jen Chang, Rhi-Hua Liao, Tsen-Yung Wang, Yao-Sheng Chang Action research as a bridge between two worlds: Helping the NGOs and humanitarian agencies adapt technology to their needs,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Vol. 23, No. 3, June 2010. 191-202. (SSCI)
2. 陳奕蒨等,搭起兩個世界的橋樑: 田野調查融入服務學習,2010年服務學習教育學術研討會,一月七日,2010年,台南。
地點: 政治大學
時間: 6/2(三)中午12:00~14:00
志工參與經歷
服務學習經歷
簡報大綱
課程: 服務學習,大學部專題,國科會專題研究
學生: 專題生,研究生
理念: 為什麼要去服務
趨勢: 服務教育從選項變成要件的全球趨勢
教育理論: 增進學習投入理論
規劃:
1. 與NGO共同規劃,以服務精障者與緩展遲緩兒童為主軸,結合人文科系有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老師,以職場再造與職務再設計理念,共同開發支持性就業方案與庇護工廠所需的輔具。已服務組織有
- 台北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職業復健轉銜中心(輔具科技)
- 高雄縣特殊教育學校(合作計畫,如廁訓練輔具)
- 台灣身心障礙就業權益促進協會(資訊科技工作坊)
3. 機動性投入
策略:
- 結合研究,學習與服務,使三者相互運作,達到乘數效果。
- 把興趣變成社區參與。
執行: 以專題生,研究生為主要成員,輔以修課學生,進行精障者需求田野調查,設計輔具,社區發展
經費:
- 運用國科會計劃經費
- 學校服務學習補助。
型式: 定期會報,一日精障體驗,實務工作坊,輔具營
挑戰: 專題生投入不足,時間ㄧ到,就會畫下休止符,重新啟動較為困難。研究生相對來說較為穩定,不過能力需要不斷加強。
學習成效: 態度轉為積極,人生觀改變,就業情況受肯定。(服務學習心情分享)
受服務對象效益: 實際問題得到紓解,非營利作為得到支持與激勵,友誼與信任的建立,社區意識的凝聚。
反省: 學校要傳授 價值觀嗎?
案例:
- 社福組織資訊科技工作坊 2008~2010
- 職業復健轉銜中心 2007~2010
- 高縣特教學校 2009~2010
- 莫拉克風災 2009
- 社區發展,崔媽媽,精障就輔 2006~2008
參考著作
1. Yao-Jen Chang, Rhi-Hua Liao, Tsen-Yung Wang, Yao-Sheng Chang Action research as a bridge between two worlds: Helping the NGOs and humanitarian agencies adapt technology to their needs, 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Vol. 23, No. 3, June 2010. 191-202. (SSCI)
2. 陳奕蒨等,搭起兩個世界的橋樑: 田野調查融入服務學習,2010年服務學習教育學術研討會,一月七日,2010年,台南。
服務教育從選項變成要件的全球趨勢
2009年四月收到IEEE發給所有會員的公開信,其中指出IEEE未來三大重要挑戰,我將它翻譯如下,並列出其中原文。
IEEE未來三大重要挑戰
1. 研究人道關懷組織所需的各種科技
2. 協助非營利組織(NGO)運用現有的先進科技以解決他們迫切的需要
3. 天災人禍時提供志願協助
過去有些人認為從事無障礙科技研究不是一門好的領域,不過從IEEE的未來方向來看,無障礙科技研究反而是走在時代願景的前端。
2010年三月CACM提到2009年美國國科會NSF贊助的一個研討會Workshop on Ethics Education in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參加此會議的Kevin Passino 提到教育工程學生參與志願性工作是工程教授的責任,要實現這個責任需要進行以下三件事情:
- 在學校課程中融入更多倫理與專業議題
- 透過學生組織實際參與志工服務
- 鼓勵學生在社區中進行服務學習計畫
星期三, 4月 21, 2010
社福團體 Skype 教育訓練工作坊
(轉貼) 中原大學NGO假日志工資訊工作坊
地點:中原大學篤信大樓416室
(相本集)
四月十八日 周日 下午二至五時 電腦培力課:Gmail
五月二日 周日 下午二至五時 電腦培力課:Skype
五月十六日 周日 下午二至五時 電腦培力課:部落格
開車者請停中原大學中正樓附近停車位 面對中正樓右手邊即是篤信大樓
進入大樓走到底可搭電梯或走樓梯到電腦教室416室 課程完全免費
邀請NGO志工參加
感謝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與選修服務與學習課程夢田組的七位同學周煜雲 鄭書昕 廖彥涵 陳聖宗 陳修銘 吳再猷 倪翊嘉
星期日, 4月 18, 2010
星期三, 4月 14, 2010
星期六, 4月 03, 2010
學校要傳授價值觀嗎?
前一陣子到美國訪問三所大學,其中一站是有關學生能力的評估。言談中,我們提到中原大學學生能力包含”value” ,例如”caring(關懷他人的能力)”,這位美國大學主管有點訝異。
西方古典哲學與道德論是不可分離的,論人生的意義與終極目標,多與道德有關。在近代興起個人主義之後,道德價值從教育體系退場,一個人相信什麼價值,信守什麼道德,不在學校傳授,學生自己去決定,去除道德與價值判斷之後,真理於是成為教育的唯一準則。有趣的是,即使如此,西方的人道主義者與人道組織也不會減少。
所以重點應該是在體驗吧,學校可以做的是創造機會,而不只是教。如果我們相信服務對實現生命的價值,那就提供機會讓有興趣的學生透過服務去經歷這個世界吧,讓他們有機會去選擇認同或不認同這些價值。
西方古典哲學與道德論是不可分離的,論人生的意義與終極目標,多與道德有關。在近代興起個人主義之後,道德價值從教育體系退場,一個人相信什麼價值,信守什麼道德,不在學校傳授,學生自己去決定,去除道德與價值判斷之後,真理於是成為教育的唯一準則。有趣的是,即使如此,西方的人道主義者與人道組織也不會減少。
所以重點應該是在體驗吧,學校可以做的是創造機會,而不只是教。如果我們相信服務對實現生命的價值,那就提供機會讓有興趣的學生透過服務去經歷這個世界吧,讓他們有機會去選擇認同或不認同這些價值。
不朽的數位阿凡達
最近因為有學校同仁離職,依教育部規定,必須在一段時間後刪除其email帳號,同仁提出要求希望能永久保留,以免老朋友因為他換email找不到他。
前一陣子,我還在課堂上提數位分身的概念,每個人在網路的虛擬世界都一個影子,無論你有沒有個人網站,是不是有個部落格,或是曾經開過Facebook 帳號,有沒有偶而在Twitter推一下,這個影子都存在,現在機關的會議紀錄,學校報名訊息,國科會研究計畫,榜單全上網了,只要走過,不可能不留下數位痕跡,而且這些資料所有權也不在你,你還擦拭不去呢。厲害的Google可以把這些一次搜出來,過去女生約會時到洗手間是要補妝,現在則是用智慧型手機Google一下剛邂逅的型男。
古人說的三不朽,現在的數位世界全幫我們做到了,就算肉身離去,數位分身不死。昨天搭通勤電車時,在前往台北的路上有位小姐全程在閱讀 Randy 最後的演講,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嗎!
所以,我們的這位同仁,不用擔心你的老友们不知道你已經轉職了,或是找不到你,你的數位分身會讓他們抓得到你。
前一陣子,我還在課堂上提數位分身的概念,每個人在網路的虛擬世界都一個影子,無論你有沒有個人網站,是不是有個部落格,或是曾經開過Facebook 帳號,有沒有偶而在Twitter推一下,這個影子都存在,現在機關的會議紀錄,學校報名訊息,國科會研究計畫,榜單全上網了,只要走過,不可能不留下數位痕跡,而且這些資料所有權也不在你,你還擦拭不去呢。厲害的Google可以把這些一次搜出來,過去女生約會時到洗手間是要補妝,現在則是用智慧型手機Google一下剛邂逅的型男。
古人說的三不朽,現在的數位世界全幫我們做到了,就算肉身離去,數位分身不死。昨天搭通勤電車時,在前往台北的路上有位小姐全程在閱讀 Randy 最後的演講,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嗎!
所以,我們的這位同仁,不用擔心你的老友们不知道你已經轉職了,或是找不到你,你的數位分身會讓他們抓得到你。
星期二, 3月 30, 2010
社福團體 Gmail 工作坊
主辦單位
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會
講師
中原大學 資訊志工團隊
內容
1. Gmail 簡介
2. 申請帳戶/基本功能操作
3. 篩選器、標籤分類實作
費用
免費(但請先報名,以便備餐)
報名截止期限
4/13/2010
報名去
後記: 這次活動共有21人參加,圓滿落幕,謝謝社工與工作人員的參與。
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會
講師
中原大學 資訊志工團隊
內容
1. Gmail 簡介
2. 申請帳戶/基本功能操作
3. 篩選器、標籤分類實作
4. 用 Gmail 收發其他信箱
5. Q & A
地點
台北市仁愛醫院職業復健轉銜中心
5. Q & A
地點
台北市仁愛醫院職業復健轉銜中心
免費(但請先報名,以便備餐)
報名截止期限
4/13/2010
報名去
後記: 這次活動共有21人參加,圓滿落幕,謝謝社工與工作人員的參與。
星期六, 3月 20, 2010
加州矽谷火車之行
每次出國,到了當地,總是搭地鐵或公車,這次在舊金山,因為Santa Clara 和 Stanford 都在矽谷,有點距離,於是搭乘了加州火車(Caltrain)。
搭計程車不就好了,比較輕鬆方便。大概是體內的冒險基因吧,我喜歡探索未知,即使只是發現一個孤獨的車站,一種古怪的售票系統,混入當地的日常生活,都比搭乘計程車有趣好玩多了。
加州火車進站,走下來站前浮現Santa Clara大學,好不令人興奮。沒錯搭計程車是比較快,但是其實只要好好事先規劃時間,早點出門,多預留一點時間,搭乘大眾運輸不見得就會耗費太多時間,而且步行到車站還可以順便運動雙腳,坐火車才10美金,計程車可要120美金。更不要說減碳了。
不過也不要太固執,隔天拜訪Stanford 大學時,因為行程緊湊,除了我和教務長之外,有多了一位台灣來的夥伴,為了避免遲到,類似從台北到中壢的距離,四十分鐘車程,大夥們 120美金綠花花的鈔票就給他下去了。
星期五, 3月 19, 2010
美麗的校園 Santa Clara 大學
這次舊金山之行,第一站就是擁有美麗校園的 Santa Clara 大學,正如 Santa Clara 的美麗。(更多照片)
走進學習中心,問了幾位同學,一下子就找到這次接待我們的 John 先生,雖然之前已經跟他通了十幾封email,信中時常充滿熱情與期待,心想大概是一位帥哥,沒想走進辦公室看到是一位白髮紳士,胸前一條彩紅圖樣的領帶,他說他就是John,親切的握手寒喧之後,我馬上回神過來。他稱讚我和教務長居然可以一路搭乘地鐵(BART),換乘通勤列車(Caltrain),步行校園,直接找到他的辦公室。
John 和三位同仁一起和我們分享ERP導入經驗,尤其John 還邀了註冊組長 Monica 小姐加入我們,因為任何一個資訊系統的成功,都需要使用者真誠的參與與支持。言談中看得出來 Monica 小姐很滿意電算中心的 ERP系統,她說她是快樂的使用者(Happy User) 。
美國的教育法規常常修改,ERP系統讓她快速回應這些法令的要求,提供學生更好的服務,尤其是學生最關心的助學貸款。
快樂的交談中,時間總是過得快,三小時的會議時間到了。John安排來自台灣的電算中心資深系統分析師Tina,為我們導覽校園。他的先生是教務長的學長,世界很小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