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23, 2012

教育無他 發揮天賦 就是成功

期末考剛剛結束,學生被考(烤)得七葷八素,叫苦連天。即使在國外,一樣有考試,一樣有評量。丹麥不評比學生,那是小學階段,我沒有聽說大學生是不用評量學習成效的。其實考試只是多元評量的方式之一,並非評量學習成效的唯一方式。況且有些課程不適合考試,例如服務學習,工程倫理。無論是哪種評量方式,目的在於提供學生學習參考,藉以調整學習風格,協助找出天賦興趣,不在分出孰優孰劣,如果有人認為分數高就是菁英,就是優秀人才,那就與事實相去甚遠,美國曾做過企業領導人與大學畢業成績的關係,結果發現兩者並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大學時代成績低飛通過的CEO並不比榮譽畢業的CEO在事業上更有成就。同樣的,在台灣很多不適應學校考試制度的人,在事業或人生依舊大放異彩。很多台灣人喜歡用分數斷定小孩高下,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我想問題關鍵不在於評量這件事,如果因為評量不完美,有考試就難免有作弊,因此乾脆捨去一切評量,那就因噎廢食了。當然,評量技術的確可以再改善,例如台灣習慣用分數表達評量結果,我覺得太瑣碎了,基本上國外常用的ABCDF就夠了,差三五分其實跟本在誤差範圍內。

每人天賦不同,的確,教育就是基於尊重每人不同天賦,只要個人天賦得以發揮,就是成功。這也是為何評量不宜過於單一化,譬如只用考試一種方法。有的人口才好,有的人文字表達能力好,有的人數理強,有的人分析能力好。因此在評量學生時,最好能以多元評量進行,例如不善考試的,可以讓她以做計劃替代,或是考慮上台簡報,避免從頭到尾都在考試。

我們必須了解,學習評量只是給學生的一個參考,有其天生的局限性。很多東西無法由教授進行評量,例如社團參與,溝通表達,領導能力,享受生命,愛情觀,忠誠度,終生學習,這些都是課堂不易學到,但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學位文憑。更多的學習是在課堂外的,希望學生,家長,老師,企業主都不要太過分重視分數,搞得大家緊張兮兮的,這樣不僅扭曲學習的價值,對我們下一代也不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