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01, 2014

跨領域輔助科技研究

跟一個南部教學醫院合作體感復建科技研究,至今剛好一年了,去年這個時候,應邀到醫院對30幾位醫師與治療師介紹我們過去七年來發展的復健科技,得到迴響,於是不久後展開研究合作。

在合作過程中,有機會感受醫師的處境,一個好的醫師真是辛苦,她希望引進新的治療方法給腦麻兒童個案,但家屬又未必信任一個發展中的科技。特別是參與研究讓有些家屬覺得是白老鼠,很多時候醫師會說不試怎麼知道,但家屬會覺得醫師先確定有效再說。治療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家屬應有話語權,不全然服從醫師的專業權威,促使我們的研究更貼近腦麻兒童的需要,除了關注最終的治療效果,也要尋找如何藉由科技提升復健的動機與過程中的趣味性,反省之後覺得這是我們的收獲。

醫師問我都一年了,科技雖有雛型但收案個數少,資料不足沒有論文發表,可能找不到經費支持。而且使用新科技有很多未知,若我們能找出解決之道,會是很有價值的工作,但是也可能努力了半天,也無法突破,可能做了白工。我的回應是只要有腦麻兒童願意做,對身心有所幫助,無論幫助多或少,我們都願意投入。至於能不能有所突破,做出有價值的貢獻,就不是現在能考量的。透過這段合作對話與沉澱,雙方期待有所交集,得以繼續堅定往前走。

我們過去主要是跟特教學校和社工組織合作,特教與社工組織向來是公部門資源投注較少的地方,所以對外界協助都相當珍惜。以特教學校為例,透過老師與家長商量,有意願的家長取得知情同意,老師擬訂個案教學計畫,通常合作計畫就得以展開。與醫院合作研究是我們團隊新的經驗,正在努力學習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