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05, 2012

願創意智慧叫好又叫座

今天參加了一個創意人才培育座談會,談到製造業前景黯淡,還有"四大X業","兩兆XX"等等不能說的秘密。未來台灣如同美國日本,邁入服務業,講究創意是老生常談,大家也沒甚麼爭論,問題是如何去做。

台灣與韓國,有兩個共同點,一是拼論文,也就是令人又愛又恨的SCI/SSCI,台灣教育部在去年公布頂尖大學時,甚至把論文數視為一種政績,韓國一些國立大學也不遑多讓,直接把該校教授累積SCI/SSCI論文數字,做成學校首頁上的動態計數器,每分鐘更新一次。另外一個共同點,是學生們爭取red dot/ IF 獎項,去年台灣在 red dot 得獎數與韓國幾乎並列世界第一,台灣孩子的創造力,當然無庸置疑。

論文也好,紅點大獎也好,雖然不一定有多了不起,也不能說是壞事,不過如果這些智慧產出與民眾生活福祉,國家科學水準,產業基礎實力脫鉤,漸行漸遠,就不太妙了。最近這幾年,台灣學子,甚至一些大學教師,開始瀰漫一種"韓"流憂慮,主要是韓國不僅能出論文,端走一堆紅點大獎,同時在產業表現也可圈可點,三星已經是Google手機最重要夥伴,韓國汽車從底層浮起,捲席美國市場,家電在第三世界勢如破竹,韓國擴張世界市場的表現令人不得不去注意。

反觀台灣,為甚麼論文數量,紅點大獎獲獎數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然而產業並沒有因此得到太多助益。以前個人借調到蕃薯藤那幾年間,公司的口頭禪就是Monetize,公司這麼多員工寫了這麼多專文,畫了這麼多圖像,寫了這麼多支程式,問題是如何換現金賺錢,畢竟公司不是大學校園,沒有收入大家就得回家。

如何從教授的論文與學生的得獎這些智慧創意Monetize,已經不只是個人生計的問題,更是與上述民眾生活福祉,國家科學水準,產業基礎實力息息相關。美國與德國早已發展出商業模式,問題不大,甚至連對岸的大陸也已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台灣的智慧創意產生叫好不叫座的處境,還真蠻特別的。

在我看來,教授的論文與學生的得獎,無法成功Monetize,最大的關鍵是教授。想一想,大部分的教授當教授以前,是博士班學生,在早一點,是碩士班或大學部學生,拿到學位以前跟產業是絕緣的,當上教授以後,拼命寫論文拼升等,繼續與產業絕緣。儘管大部分教授教出來的學生未來是要到產業工作,可是很多老師卻從來沒到產業工作過,產業真的有那麼trivial,trivial到連沒待過產業的老師都可以培養出產業需要的人才嗎? 會不會太神奇了,或是根本有人太高估自己了。

找到關鍵,改善才有可能,無論觀摩德國師徒制,或是美式的教授產學兩棲制,或是走出台灣自己的特色,重點是要發現盲點,走出盲點,否則再多的論文,再多的獎項,就能叫好又叫座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