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8, 2007

ASSETS 2007 ㄧ位女士的話

有ㄧ篇田野式的調查研究是來自 U. of Colorado研究精障青少年的手機需求,父母因為工作的因素,常常需要跟孩子保持聯繫確保孩子沒有狀況發生,尤其是單親家長,孩子獨處的機會高於一般雙親家庭。然而設計不完善的手機,可能會造成孩子拒絕使用手機,父母也無可奈何。研究中有五個個案,其中有位孩子因為無法判斷手機響起時,電話是誰打的,因此從不接聽。反而ㄧ般市話可以接個答錄機,利用答錄機確定是父母聲音之後,她才會拾起話筒,我不曉得手機除了來電顯示聽聲辨人之外,有類似出現真人聲音的功能嗎? 或許可以把來電鈴聲轉成父母溫柔的問候。

有個回應提到我們很需要這種慢工出細活田野式的調查研究,深入去了解精障者的需求與痛點,為何一個科技被拒絕或是被接受? 因為教授學生總想設計新的科技,但並不太去追蹤使用者後續行為,如果缺乏使用者的長期追蹤,這個研究本身也是不足的。現在研究重視短期成效與論文數量,使得這種古典的田野式調查變成鳳毛麟角,很高興有人回應出這點,我想這是值得繼續去深思的。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鑑往知來也是進步的動力阿!!!
使用者接觸最多
感觸也會很多QQ

Yao Jen 提到...

的確要多學學傾聽使用者的回饋與意見,當一個感覺敏銳,能察知別人的心,有反應也會反應的人。